元浦团队新文脉研究专辑(一)| 金元浦:北京的千年文脉、文化气场和“根”的记忆(一)
原标题:元浦团队新文脉研究专辑(一)| 金元浦:北京的千年文脉、文化气场和“根”的记忆(一)
北京的文脉,深长、丰厚、绵延,它不断传播、积淀、新变。元浦团队专门用心做了北京的“一城三带”新文脉研究,并推及全国新文脉的各个关键要素,进行网络文脉榜评析。元浦团队王岸柳、王林生、刘毅等,深怀着家国的、城域的情怀,深怀着亲切的、乡恋的、故土的北京之爱,去带领着团队深耕、细琢、思谋、创发,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个国家需要拥有伟大的文化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拥有自己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栖居于这座城市的人们所创造的一种文明绵延和人文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群体意志和市民品格的层层垒积,提炼。它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文脉是一个城市精神传承的遗存。一个城市的精神和城市的特色,是由这个城市的历史积淀形成的,它总是体现为一种城市独特的精神和文脉。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有其特定的文化结构系统。怀特将人类文化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哲学层次是上层、社会学层次是中层、技术层次是下层。按怀特的这种划分,城市文化结构系统可以相应地划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次。其中精神文化是城市文化结构系统中的最高层次,是城市文化的内核或深层结构。一个城市独特的文化,实质上体现在其独一无二、卓尔不群、绵延不绝的文化精神和文脉传承上。
千年古城,有其独特的历史文脉。文脉是什么?文脉是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的集体记忆。集体记忆是特定地域、特定时期特定社会群体成员共享历史与往事的过程和结果。保证集体记忆传承的条件是在历史形成的社会交往中积淀和提取的群体意识以及该意识的历史延展性。这种共同记忆,既是民族群体共同生活的记录与积淀,又是走向未来的共同基础。它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基本要素,是社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在机制。群体记忆的保存和传播,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关联意义。不了解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就无从了解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北京文脉,是中华民族文明摇篮中一代又一代北京人共同创造、传承、实践的价值、理想的积淀,是北京城市文明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丰富的历史沉积,文化集萃、思想凝集。
北京文脉,通古宣今。古往今来,无数先贤哲人都对北京的城市精神、核心理念、文化要旨、思想特色做出了自己的概括。20世纪近现代一批文化名人最看重北京的文脉:文化巨擘鲁迅先生视北京为“继古开今”之地,五四先驱李大钊将北京城市特色概括为“新旧兼容”,而文学大师朱自清则将北京文化特色概括为:大、深、闲三大特色;他们都不是地道的北京人,却是最钟情北京文化的北京居民,他们都把生命中的一段辉煌留给北京,将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永远存在心底。
北京的文脉孕育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气场。
北京的文化气场首在“大”。易中天《读城记》说得好,北京城市最鲜明的特色是“大气醇和”。的确,北京文化根深源远,底气充沛。作为五朝古都,北京城市精神首先是它的在中国所有城市中独具一格的浩然大气。它弘浩博大,流丽万有。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大气”,北京精神首推北京恢宏的气势,宽容的气度,海纳百川的胸怀,宏阔宽广的视野;正大光明、豁达自信、心忧天下,达观容人的城市品格和与市民风范。皇城根下的“臣民”,看朝代更迭,沧桑巨变,有历史眼光,人间阅历。
北京的文化气场孕育了北京独特的文化精神。
城市的文化精神,是城市的历史文化、城市建筑风格、城市形态格局,以及城市市民的价值观念、思想情操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植根于城市历史、体现于城市现实、引领着城市未来的特质。城市精神表明了住民栖居于城市空间范围内的理想、信仰与追求。城市精神是在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中形成的,它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一定的变异性。对于一个城市精神的概括,既是一种判断,也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期盼。
北京的文脉,是由众多的可见与无形的历史流传物构成的根的记忆。
以中轴线为中心的北京“龙脉”,构成了北京文化地理的有形的文脉;以紫禁城为代表的皇城建筑,以三山五园为代表的皇家苑囿,是无与伦比的中华文化凝固的史书,是北京文脉永存的有形的音乐与旋律。以前门大栅栏为代表的商业文明,以南锣鼓巷为代表的市井民俗文化,构成了北京多样融一的城市文脉。这些我们今天能够“触摸”到的北京的历史流传物,通过博物系统、史学志学系统、文物系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统保护下来,是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珍贵的艺术瑰宝。它无可辩驳地具有中华文化遗产的珍贵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是形成北京集体记忆的“灵魂”与“内涵”,是北京文脉的“根”。
保护北京古城的历史风貌,保护北京文脉的“根”,是后来人面对历史,面对世界,面对未来的最重要的文明职责。北京是中国的,北京也是世界的,是全人类的。作为保存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之一,北京人有责任向世界文明负责。它一旦失去,就将成为人类永恒的痛。
北京集体记忆的“灵魂”与“内涵”,在历史变革中逐步抽象为北京元素。从城市的四方格局到中轴通脉,从红墙金瓦到城市色彩,从祈年神殿到长城垛口,从挑檐兽头到中幡、空竹,从国剧脸谱到京腔京韵,从琉璃河遗址一直到北京奥运的“中国印”,布局、形式、色彩、符号、图案、纹式和造型,都已成为最经典的北京元素。北京元素已经成为北京文化的象征,北京品牌的凝聚,和北京美学的提纯。融汇、提升、运用好这些北京元素,是我们的责任。但是,不无遗憾的是,作为后人的我们在历史文脉的传承和修为上,愧对先贤。它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与现实、成功与失误、建构与毁弃的重负。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和文化的短视,我们已经犯下了不少错误,甚至罪过,今日亡羊补牢,悔错补过,犹未为晚矣!?
当然,城市的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日新月异的。今天的北京已不是过去的北京。北京已经成为两千多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它已经从古老的城市转变为今天的现代移民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如何将北京元素巧妙贴切的融入到现代空间当中去,保住北京文脉的“根”,实现传统空间与现代空间的有机衔接,使我们这个城市更有底蕴,更有风格,更有首都的特质和性格,这是更新更艰巨的课题,需要我们花更大的气力去探索,去寻找,去创新。
北京元素不会自动融入当代生活,特别是当代青年浪潮式的时尚生活,而要靠当代文化创意与设计产业进行再融合、再创造。北京奥运期间,一大批北京元素的新创意震动国人,也震惊世界。除了中国印,北京福娃,祥云火炬,金镶玉奖牌,还有奥林匹克公园的建筑造型,大鼓门的震撼,四合院式的青砖漫地,地铁站里的青花瓷大柱,还有美丽的中国旗袍, 30个省市的非遗小屋……那是一段北京元素、中国意境展示的蜜月,北京不该忘记。
今天,我们更需要抓住世界创意设计发展的潮流,积极组织设计企业全面参与创意城市的各项活动。通过当代设计艺术家的创意,将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北京文化的元素,随风潜入“夜”,对当代城市面貌、建筑风格、服饰装饰、日常生活,“润物细无声”。我们还应加强与全球设计企业的全方位交流互动,吸引国际知名设计机构来北京,推动建立北京UNESCO设计创新产业中心等等 [1]。通过加强创意设计对金融、商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提升作用,将北京元素融入北京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北京的文脉永远延伸下去。
[1]北京“设计之都”协调推进委员会:《北京“设计之都”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3年9月。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 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删除。】转载请注明:元浦说文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元浦团队新文脉研究专辑(一)| 金元浦:北京的千年文脉、文化气场和“根”的记忆(一)
文种花地开岭东 千年文脉焕新彩
2020北京大运河文化节开幕 39项活动邀民众共守千载文脉
延续千年文脉 留住美丽乡愁
首届北京大运河文化节开幕 呈现千年文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
《中华文脉——从中原到中国》丛书面向全球征文
第二届“千年古县·干宝遗风”新时代中国民间文学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海盐召开
传江南千年文脉 书人文不朽华章 金山亭林举办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
保护古村文脉 留住历史记忆
延续文脉 薪火相传丨2020羌族口传史诗传习培训侧记
网址: 元浦团队新文脉研究专辑(一)| 金元浦:北京的千年文脉、文化气场和“根”的记忆(一) http://www.alq5.com/newsview11889.html
推荐资讯
- 1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21150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6059
- 3佟丽娅现状如何佟丽娅与陈思诚 15472
- 4马库斯世界和平艺术展圆满落幕 15420
- 5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其中复 13292
- 6张家界____是张家界市永定 11809
- 7《交换的乐趣》林媚阿强苏小婉 11132
- 8《绝叫》-叶真中显 (pdf 10925
- 9《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电 9754
- 10《三嫁惹君心》中的美女,董馨 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