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殡葬人故事」两代殡葬人的传承

「殡葬人故事」两代殡葬人的传承

来源:爱乐趣网 时间:2020年05月31日 12:42

原标题:「殡葬人故事」两代殡葬人的传承

北京八宝山人民公墓业务员张梓宸是位“80后”,工作15年的他将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殡葬事业,张梓宸说:“我入此行受母亲的影响很大。”

“要不你干殡葬得了,其实这个行业挺好的。”2005年4月,正要找工作的张梓宸听了母亲武侠一句话,就去正在招人的八宝山殡仪馆应聘了。

“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年轻一代没有吃过苦,这个工作锻炼人。” 武侠从通惠陵园主任一职退休,此前她是福利企业的一名职工,1993年北京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需要补充人员力量,她响应组织号召转入殡葬系统工作。

缘何转行,武侠说:“当时的想法很朴素,工作特殊、不好找对象、社会歧视等原因造成殡葬行业招工难。组织指哪儿,我打哪儿,况且当时孩子已经上了小学,不涉及找对象的问题,没犹豫就报了名。”

择一事,终一生。武侠说自己从未后悔。在她看来,不管什么行业都得有人干,再难也能干出精彩。这么多年,她也是这么跟儿子说的:你得想着把家属的痛苦承担过来,用自己的工作帮助他们解脱;每个家庭都不一样,你虽不能把快乐带给家属,但能把认真温情的工作态度带给他们;理解家属,有委屈得装在心里……

入职那年,张梓宸18岁,是八宝山殡仪馆少有的年轻人,也是年龄最小的工作人员。他的工作岗位是引导员,没有正式的出版物可以拿来学习,唯有几代殡葬人几十年摸索、总结出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可以遵循。

通过半年的“传帮带”,2006年初,张梓宸出师了。逝者基本信息的登记、带领家属预订告别厅、办理火化、焚烧祭品……张梓宸是灵车进入殡仪馆后第一位接触逝者家属的人,从遗体进入殡仪馆,再到出骨灰,所涉及的业务知识和殡葬专业方面的问题,都由他来引导家属办理和解决。

最初让他没想到的是,如果家属需要,引导员得跟着遗体接运工去逝者家里。一次,有位家属提出让他给逝者净身,“当时真是硬着头皮完成的。”

不入其行,不知其苦。回家后,张梓宸跟母亲武侠说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母亲的回答是:“家属一分需要,我们要百分百努力,这就是殡葬人,要敬畏生命,敬畏职责!”

清明期间,张梓宸为客户预约祭扫服务

从对殡葬行业的认识偏见,到普遍认识到殡葬是服务生命的崇高事业,树立尊重生命的职业价值理念,赋予逝者和生者更多人文关怀;从传统墓葬的大碑大墓,到海葬、树葬、壁葬、花坛葬等节地生态葬式,墓地越来越小,生命文化内涵却不断扩容;从过去是简短仓促的“一三一”告别模式(转一圈、鞠仨躬、看一眼),到如今推行充满人性温暖的故人沐浴、守灵、家庭追思会、入炉仪式等丰富多样的现代文明丧葬礼仪,这些,张梓宸都是见证者。

后来,张梓宸调至人民公墓工作,他听家属说得最多的是:你们干的是积德行善的事。这让他很感动,“有一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觉。”去年,市民李先生给张梓宸送来一面锦旗以表谢意。原来,李先生想改造爷爷奶奶的墓地,可手续不全,父亲是承租人但已去世。查档案、请示领导、实地勘察、提意见……张梓宸忙前忙后,李先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如今,无论行业如何变化,无论在岗的是“殡几代”,变的,是科技加持、绿色生态殡葬的服务举措;不变的,依然是让逝者安息、给生者慰藉的为民初心!

文章来源:北京社区报

(欢迎投稿分享你或你身边的殡葬人故事)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殡葬人故事」两代殡葬人的传承
疫情之下别样清明:“云祭祀”悄然兴起,传统殡葬用品生意难做
两代白族扎染传承人的“赋新”之路
今年清明更“清明”花祭网祭蔚成风
听卓玛德吉讲创业故事:两代创业人 两代企业梦
网络公墓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内蒙古包头市文明祭祀渐成新风
当代中国在哪里可以请到民间最好的靠谱的厉害的真正的风水大师
武当山的“夺命香”,传承700多年,少人知道背后故事
将热爱进行到底——73岁的铁枝木偶戏传承人故事

网址: 「殡葬人故事」两代殡葬人的传承 http://www.alq5.com/newsview11588.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时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