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功苦,必有苦劳”
原标题:“没有功苦,必有苦劳”
无论是子女的教育还是职场中的管理,“功利主义”都没有问题,但是过分强调功利主义则往往适得其反。
这件事尤其体现在我们对待“功劳”与“苦劳”的关系上面。
“没有苦劳,只有功劳”。这一句话相信每一个人都听到过。不出意料的话,绝大多数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抑或职场生涯中都曾深深地受到过这句话的伤害。
许多父母,也许终其一生都没有说过几句夸赞孩子的话,相反,他们说得最多的,往往是“为什么张三家的孩子行,你却不行?”
在这里,“张三家孩子做到的事”,就是一个标杆,是所谓的“功劳”;只要没有实现这个功劳,孩子付出再多的努力、再多的苦劳也没有用。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功利思维——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要功劳,不要苦劳。
久而久之,孩子也便灰心了,麻木了,开始自暴自弃,甚至堕落沉沦。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不胜枚举,有些例子甚至堪称“触目惊心”。
当然,也会有例外。在父母功利主义教育观的打压下,有些生性倔强的孩子反而会趁势崛起,成年后取得相当不错的业绩。
只不过,他们之所以能成功,其最初的动机与目的既单纯又可怜,也许仅仅是为了让父母发自内心地肯定自己一次,夸赞自己一句。
孩子如此,下属亦如此。
我们都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与功劳相比,苦劳是绝对的大概率事件。换言之,也许十次苦劳才能换来一次功劳。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对下属的苦劳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那么不但会深深地伤害他们的心,而且会让他们在职场生涯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置身于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下,沉浸在一种沮丧的氛围之中。久而久之,下属员工也会逐渐变得麻木不仁,甚至自暴自弃,自甘堕落,做出一些错事、傻事来。
这样的案例也是不胜枚举、俯拾皆是。也许你我的身边就存在。
所以,和工作生活中的大概率事件死磕是没有意义的,这种做法并不能换来小概率事件“更多”发生的结果,只会让小概率事件变得“更少”乃至完全消失。
因此,如果你想让小概率事件“更多”发生,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大概率事件变得更多。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逻辑:如果某件事的概率是固定的,那么如果你想把分子变大,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扩大分母。换言之,如果你想得到更多的功劳,唯一的办法就是进一步肯定苦劳的意义,增加苦劳的绝对值,而不是试图贬低之,扼杀之。
有人可能会有不同意见:你说的不对。贬低苦劳、宣扬功劳是为了提升劳动的效率,而不是为了否定劳动的价值。就按你的说法,为什么功劳与苦劳的比率一定是固定的?为什么不能将这个比率进一步提高呢?提高了这个比率,我们就能用相对较少的苦劳换来相对较多的功劳,也就是说,能够在工作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工作的效率,增加工作的效果。这样做又有什么错呢?
诚然,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可这个道理恰恰证明了“没有苦劳,只有功劳”这一理念有多么荒谬,而不是相反。
没错,如果工作效率能够提高,确实可以用相对较少的苦劳换来相对较多的功劳,可是这样的结果通过贬低苦劳价值的做法是否能够实现?
答案是否定的。
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答:在获得充分成就感的前提下。
那么,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答:在取得一定的成绩或至少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人肯定的情况下。
当然,会有例外存在。比如我前面提到的由于逆反心理而强势崛起,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而拼命努力的情况。不过,这毕竟是小概率事件,过分追求这种效果本身就谈不上“懂管理”,也谈不上“领导力”。换言之,这样的激将之法偶尔用用未尝不可,过于滥用肯定是昏着。
所以,结果一目了然:一个人,只有在取得切实的成绩或在追求这一成绩的过程中,自己的所作所为不断地得到他人,尤其是上司的肯定的时候,才能获得成就感,并被这种成就感所激励,迸发出强大的“改进工作,提高效率”的动机。
换言之,只有当自己的苦劳得到充分肯定的时候,人们才会迸发出强大的追求功劳的动机。
反之亦然:你很难想象当一个人不断地付出苦劳却不断地遭到他人,尤其是上司的鄙夷与呵斥时,还能永葆一颗上进之心,永不停歇地追求更好的工作方法,更高的工作效率。
如果在职场中真碰到这种人,你一定要格外珍惜,因为他几乎与“圣人”无异。
所以还是那句话,无论如何,通过贬低苦劳的方式来颂扬功劳的价值是错误的、荒谬的,必须从现在开始,将这种陈腐观念彻底扫进垃圾堆。
在这方面,《士兵突击》中的史班长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
看过这部剧的人都知道,许三多是一个天生的苦孩子,是一个绝对不吝付出任何苦劳的人。奈何天资愚钝,无论如何努力他总是做不好事情,甚至每每把事情搞砸,害得全班人都跟着他一起倒霉。为此,许三多被全班人所嫌弃,甚至几乎被暴力驱离,导致他的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几乎痛苦到了极致。这个时候,只要能够在“不给全班人拖后腿”这件事上起到一点点作用,哪怕是做傻事,他也不惜一试。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为了在“军容军纪”方面拿高分,许三多居然每天清晨都往自己的被子上倒一整杯水,以确保起床的时候能够将被子叠得棱角分明,板板正正,一丝不乱。
史班长注意到了这些细节。他知道许三多的心病是什么,也相信自己能够根治自己下属的心病。
于是,许三多发现自己的生活有了不可思议的变化:尽管自己做的每一件事依然受到全班人的鄙夷,可是唯有史班长不停地夸他“做得挺好”。
他问班长:为什么连我自己都觉得做得不好,而你却老跟我说“做得好”呢?
史班长答:因为你确实做得挺好啊!
一来二去,许三多终于相信了班长的话,相信了自己“做得挺好”,或至少“可以做得好”,甚至“和别人一样好”。
这一下可不得了。心理枷锁的拆除,彻底放飞了许三多的才华。他的进步一发不可收拾,几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一个大家眼中公认的“废人”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兵王”。
这个案例深刻地揭示了苦劳与功劳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雄辩地证明了苦劳以及“肯定苦劳”的价值,值得每一个领导者认真思考,切实借鉴。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没有功苦,必有苦劳”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臣子的功劳和苦劳,哪个更不应该被辜负?
“人无常态必有鬼,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三个征兆,预示着你的苦
“福报将要耗光,必有征兆”:若出现这3大征兆,就要小心了!
学会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不用太计较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原创 “人过四十,必有灾殃”:这2件事不能碰,一旦碰了,必有祸患!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为什么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虚空先生浅谈
原创 《红楼梦》林黛玉为何爱哭?不是药苦,而是心里苦!
网址: “没有功苦,必有苦劳” http://www.alq5.com/newsview10580.html
推荐资讯
- 1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21150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6059
- 3佟丽娅现状如何佟丽娅与陈思诚 15472
- 4马库斯世界和平艺术展圆满落幕 15420
- 5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其中复 13292
- 6张家界____是张家界市永定 11809
- 7《交换的乐趣》林媚阿强苏小婉 11132
- 8《绝叫》-叶真中显 (pdf 10925
- 9《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电 9754
- 10《三嫁惹君心》中的美女,董馨 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