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来的经典——《红楼梦》
原标题:“读”出来的经典——《红楼梦》
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说过,所谓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红楼梦》就是这样一部“读不完”的经典。
《红楼梦》
说到《红楼梦》,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仰视”。确实,这部伟大经典有着太多耀眼的光环——人们把它尊为“中国古代小说的一座高峰,是一部艺术化的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百科全书”。
可你知道吗,即使杰出如《红楼梦》,也不是生来就这么“伟大”的,它的这种经典地位,不仅是作者“写”出来的,更是被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读”出来的——
“读”,让《红楼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被人们记住,并不断重获新生;
“读”,让《红楼梦》成为经久不息的话题,融入、甚至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读”,让《红楼梦》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被不断发掘、无限放大,终成经典。
4月27日-5月17日,在 为期21天的共读活动中,近万名师生跟随梁凡老师,进行统编教材必读书目《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从《红楼梦》通读与阅读策略、精读与人物分析及研读与艺术评鉴去感悟《红楼梦》这部文学经典的魅力与生命力。
名师简介
梁凡,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文学理论与批评方向,对古今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有系统、深入的了解,善于对文本加以基于学理的深度解读;
在某中央级全国性新闻媒体任记者五年有余,并承担编辑工作,浸淫乎读写之中,出入于文字内外。能够从不一样的视角看语文,以更广阔的视野谈阅读;
拥有班级授课、工作坊研讨等丰富且多样的语文教学经验,在进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的准备,对阅读课程与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课程理念
1.立足语文课程标准,着眼语文教学改革,打造“有用”的整本书导读课程。
本导读兼顾课程性与通识性,并以凸显课程性为主。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
2.基于丰厚理论根基,塑造深度思维能力,打造“有料”的整本书导读课程。
广泛参考“红学”研究权威学术成果,充分运用相关文学、哲学、民俗学、文化学理论,重点围绕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与艺术特点等设计专题,对《红楼梦》进行细致、多维、深入的导读。
3.尊重真实学习需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打造“有趣”的整本书导读课程。
通过前期调查与了解,从核心目标用户的真实阅读困难与需求出发,由浅入深地逐步推进导读课程。
总而言之,这是一门“不为考试而设计,但却能达到考试目的”的阅读课。
数据播报
课程互动
Q
《红楼梦》作为一部小说,问世不到300年,在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里,它是最晚的,何以影响却如此广泛、深远,甚至已经浸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01
莆田第九中学 林菁
红楼梦描绘了大家族的盛况,和令人唏嘘的结局。其中大家族之间的人际关系,爱恨情仇,生活起居,让我们透过字句能够想象的出来。并且能够沉浸人物内心去感受她/他的欢喜,悲痛。里面的一些人情世故,警示道理总能使我们受益匪浅。不论男女老少,多少都会从中学习到一些什么,所以红楼梦的影响十分广泛深远。
02
莆田市秀屿区实验中学 黄敏敏
《红楼梦》虽问世不至300年,但它将凄惨爱情故事,各个家族繁盛兴衰,每个人的神态表情……等等在一本书中刻画得淋漓尽致,一个微妙的神情,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看似微不足道的话,都足以撼动故事的后续发展。在有些人看来是世间丑恶,尔你我诈的,是感叹惋惜,悲催结局的,在我看来这本书涉及众多知识,一开始虽然看不懂,但是多读几遍,就感觉回味无穷,内涵着说不尽的道理。
03
莆田市秀屿区实验中学 张梅玲
《红楼梦》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是历史上的长久,时间上的表现。《红楼梦》看似讲了一些姑娘房间里的生活琐事,其实本质上却巧妙的解答着:我们为什么要活着?
Q
宝玉的成长不是丢掉了“情”,而是懂得了“爱”。你认为什么是“情”,什么又是“爱”?二者有何区别?请谈谈你的看法。
01
仙游县锦溪初级中学 刘清仙
贾宝玉对大观园中的女儿们有情,唯独与林妹妹有爱。也许正因了那句:“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 ”足见他对女性的尊重与爱惜,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这样的想法自然是一枝独秀。而林妹妹是懂得他的人,懂得他厌恶经济仕途的心,懂得他尊重女性的情感。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所以他在失去唯一的爱人,唯一的知己,唯一的希望,之后“一无所有”,决定回到他来的地方——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
不过试想,以贾宝玉对女性的尊重与爱惜来看,他也许不会在与薛宝钗结婚后弃她而去——离家,是否应该是林妹妹与宝姐姐这两个人都失去后才出家,或是没有与宝姐姐成婚?
02
莆田第九中学 康清丰
那么宝玉对姑娘们的感情,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结呢?在警幻仙姑那里,这种情结被称为“意淫”。“意淫”究竟是什么?警幻仙姑认为这是“天分中生成的一段痴情”,是“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的。但是这种意淫并不是什么龌龊东西。警幻仙姑认为宝玉“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可为良友”,只不过有这种情结的人“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也就是说这种情结不会被世俗之人所理解。如果换成当今人们容易理解的字眼,我觉得宝玉对姑娘们的情结可以称之为“纯情”。这种纯情是发自内心的敬仰、爱慕和尊重,它绝对不以占有为目的,它甚至有可能以献身为结局。宝玉自己也曾对袭人谈起过这种情感。
《红楼梦》,
一部满是谜团的书,
它呼唤我们与它对话,
寻找属于自己的解读。
1
红楼人物描摹探佚
——以“宝玉挨打”章节为例
直播教师:王涛老师
四川大学中文系讲师,中国语言学会会员。本科毕业于工业工程专业,汉语语言学博士、博士后。研究成果见于《中国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等专业期刊。爱红楼、爱金庸、爱三体、爱魔戒。
探讨《红楼梦》人物矛盾汇总之节点,
深入分析人物语言,
横向对比人物描写手法,
由宝玉、贾环的继承权之争,
看古代封建大家族的宗族微妙关系,
通过“通灵宝玉”旁眼看人世繁华的超然心态,
看《红楼梦》主旨。
点击获取直播回看地址
2
平视《红楼梦》
——“读”出来的经典
直播教师:梁凡老师
回首《红楼梦》不为人知的“逆袭”之路,看它是如何从诞生时的一部流行言情小说,成为了如今公认的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文化瑰宝;从一部百年前不被老师和家长允许阅读的闲书、禁书,成为了如今语文学习“整本书阅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梁凡老师一起交流阅读《红楼梦》的心路历程——那些喜悦、思索与困惑;梁凡老师将以自己丰富的阅读经验告诉你,如何“以热情款待访客般的态度对待这本书”,如何“同情地倾听其中的谈论”,如何“将它看作一种可能性,而后决定是否接受、呼应,抑或拒绝、辩驳或修正”。
点击获取直播回看地址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读”出来的经典——《红楼梦》
原创 读《红楼梦》赞作者的艺术才思
人在旅途之读《红楼梦》有感
原创 《红楼梦》里的两面镜子,读懂它们也就读懂了红楼梦
原创 《红楼梦》到底有多美?宝黛共读西厢这个画面简直绝了
今天为何要读经典
经典重现,北昆版《红楼梦》将登天桥艺术中心
原创 红楼梦:读懂了林黛玉的诗,也就读懂了林黛玉本人
《红楼梦》在世界:两百多年来,外国人如何读“红楼”?
原创 红楼梦将拍电影版喜忧参半,胡玫会把经典复活吗?
网址: “读”出来的经典——《红楼梦》 http://www.alq5.com/newsview10430.html
推荐资讯
- 1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21150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6059
- 3佟丽娅现状如何佟丽娅与陈思诚 15472
- 4马库斯世界和平艺术展圆满落幕 15420
- 5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其中复 13292
- 6张家界____是张家界市永定 11809
- 7《交换的乐趣》林媚阿强苏小婉 11132
- 8《绝叫》-叶真中显 (pdf 10925
- 9《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电 9754
- 10《三嫁惹君心》中的美女,董馨 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