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偷”报经历
原标题:散文||“偷”报经历
“偷”报经历
周秀桐||江苏
偷是人生最不齿的事,然而,我还要把当年“小偷”的经历写出来。
——题记
众所周知,写作的人都离不开报纸,初学者尤为如此。
当年,我立志写点文字,并试图发到报社碰碰运气,在几经犹豫、更发誓必须坚持之后才决定的。正因这个决定,让我后来有了一段“偷”报的经历,这也是我此生唯一能与偷字贴上标签的往事。
由于报纸上有联系地址和电话号码,是联络报社和编辑人员的主要方式。再有通过报纸模仿别人,是如何把身边类似的事情变成文章的。当然,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期待上面发现“新大陆”,文字的海洋中万一跳出自己的名字……
说“偷”,其实就是顺手牵羊,将单位的报纸据为己有。部队不可能每人拥有一份报纸,而它对于写作爱好者肯定是最重要的。为了争取更多的报纸资源,也是无奈之举。
起初,班里还订了《空军报》,后来这份唯一的兵种报也被取消了。想看报纸只能到一公里外的连部,或者几公里外的场站机关。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利用可以到县城的机会,去新华书店购买一些报纸和杂志。所有能够争取到的报刊,都是难得的精神食粮,我更如饥似渴地,从中吮吸语言艺术之营养。
由于部队地处吐鲁番盆地,海拔低于海平面线以下100多米。虽上级配了一台12英寸的小电视,但只能由驻地县电视台晚间统一转播录相,最多也就三四个钟头,内容无非《新闻联播》及一些电视剧等。电视机白天完全成摆设,打开就是满屏的雪花。
我工作的场所是偌大的油机发电房,值班隔日一次,一个班就是一天。二三个人的单位,几平方米的宿舍,就是当时生活的整个空间。长年累月的苦寂,一般的人肯定难以承受。若硬撑着熬日子,不仅浪费大好时光,自己也痛苦难受。幸好,毅力逼出习惯,更形成了兴趣。
值班期间,我除非写稿、写家书,就是反复看书读报。那些买的书报每天反复看总会腻味,为了吸收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我只能另辟蹊径,重谋它途。
现在细细想来,对于常年需在室内坐班的我,若没有逼出来的那点爱好,真不知如何度过基层部队的几年时间。那种空虚寂寞,将是一种何等的煎熬?
我向连队领导建议带些报纸回宿舍看,开始领导没说更多。而时间长了,公家的报纸总往宿舍拿,即使过期根本没有作用的。别人看了也不舒服,甚至有人冷嘲热讽,更有甚者说私“吞”公物。从此,领导就不让报纸往回带,叫我空闲时来连部看。
而我一直有把报纸中经典词汇收集摘录的习惯,一些精品力作还要剪下来装订起来。更有课余时间直接躺在床上阅读,那种轻松惬意欣赏的滋味,连部肯定是不可能体会到的。
领导有了明确要求,我当该遵守,从此改成每天餐前饭后到连部看报纸。可是,总有些精美的文章爱不释手,一段时间后,我便慢慢地动起了“歪脑筋”。一大堆报纸先简单浏览一遍,发现好报道和有价值的文章,便悄悄放在一旁或折成方块,等别人稍不在意,便以极快的速度将折好的报纸装进自己口袋,也有时闪电般地一卷塞进袖管里,“偷”的过程就这样完成了。
做完这些动作,感觉自己如苍天大盗,“偷”了价值连城的物品。心“砰、砰、砰”地跳个不停,似蹦到了嗓子眼,要跳出体外。手更不停地颤抖,脸色肯定变成通红。那种紧张与复杂的心理无法言喻。
后来,我甚至将“贼手”伸向场站机关。利用去机关办事,或找政治部门审稿盖章,以及看望熟悉战友的机会,提出要一些报纸带回来。一般情况下,他们知道报纸对于我的重要,基本没有拒绝。可大多是些过期的报纸,新的他们总以自己没看而婉拒。
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便故伎重演,使出和连部如同一撤的办法,多次将喜欢的报纸悄悄地装进随身的军用挎包,当作捕猎的“猎物”,回来慢慢享用……
我难以揣摩现场的领导和战友,是睁眼闭眼怂恿默许我的“偷窃”,还是压根没发现、没想到我会“偷”?不管如何对当年的“偷”报行为,我始终没有更多的后悔。
机要室柳圣武参谋,是场站出了名的文人,也因写作,我们当年走得比较近。每次到机关我总忘不了在他那坐会儿,请他帮我看看稿子,大家聊聊写作。每次他都准备不少报纸给我带回来,这些对我无疑比什么都有价值。
在新闻写作的路上,当年柳参谋没少给我指点迷津,更不时为我打气鼓劲,坚定了我不断向前的信心和力量,让我一生感激……
后来调往上级机关工作,当我从偏远小单位的宿舍搬走时,除此前零星清理掉的不算,还有几堆码放整齐的报纸、杂志及书籍。那不仅是我成长、成才的见证,更有相当部分是我累次“作案”的“肮物”。
我这一生唯一的“偷窃”经历,尽管因当年现实情况属无奈之举,其行为也略显不妥,甚至难于启齿。而它对我进一步成就梦想,有着不可小视的帮助,更是最终走向人生巅峰的重要阶梯。我能从社会青年成为中校军官;从普通战士变为专职部队记者;从对文字不通变成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这一系列的变化成长,无疑与当年“偷”的经历有着丝丝关联。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正因这个“偷”改变了我的人生,抑或我该庆幸……
周秀桐,江苏盐城人,现供职于苏州市某区级机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80年代中期参军,曾长期服役于新疆军区空军、新疆军区机关,2003年调入苏州军分区,2007年转业,中校军衔。在部队多年从事新闻工作,被《新疆日报》社、《新疆经济报》社等媒体聘任驻部队记者数年,在各类媒体发表作品超过1500篇,数十次获得军地新闻工作先进荣誉,四次荣立个人三等功。目前,主要涉及随感而发的文学类作品,写生活、写感受。
总编:琅 琅
监制:陈俊泽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主编:孔秋莉 梁会娟 孙 丝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散文||“偷”报经历
人的福报其实都是自己修来的
《贵州作家报》纸刊正式与读者见面
乡土澄正气 风雨助宏才 ——乡土散文歌者杨亚爽访谈录
魏俊朝:故乡的冬天|散文选读
福报-福报的原理
【岭南作家·散文专辑】祖国赋||甯茂宏
散文阅读的方法技巧
《散文》四十年 名家聚泰州
李修文:与时代融合,建立真正的散文筋骨
网址: 散文||“偷”报经历 http://www.alq5.com/newsview10008.html
推荐资讯
- 1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21150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6059
- 3佟丽娅现状如何佟丽娅与陈思诚 15472
- 4马库斯世界和平艺术展圆满落幕 15420
- 5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其中复 13292
- 6张家界____是张家界市永定 11809
- 7《交换的乐趣》林媚阿强苏小婉 11132
- 8《绝叫》-叶真中显 (pdf 10925
- 9《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电 9754
- 10《三嫁惹君心》中的美女,董馨 9549